金相顯微鏡是一款高精密的放大顯微鏡,在使用過程中,光源在顯微鏡中占有重要地位,金相顯微鏡的光源和其他顯微鏡不同,他的光源是一個系統,因此,在檢測觀察不同的產品時,需要調節不同的顯微鏡配件參數,對于初學者而言,可能不知道如何調整金相顯微鏡光源,那今天蘇州匯光就為您介紹一下相關的顯微鏡光源的調節方法,希望對您熟練操作金相顯微鏡有幫助哦。
為了使顯微鏡的視野能受到均勻而又充分的照明,在顯微鏡初次安裝和調試時,就須把照明光路系統調整好,這是正確使用顯微鏡的基本要求。此外,正確掌握照明光路系統的調整,是使用顯微鏡過程中更換光源燈泡后所必經的步驟,也是在日常使用過程中不時地檢驗顯微鏡性能的必要手段。顯微鏡照明光路系統的調整主要有以下4項內容:
(1)照明光源燈室在顯微外的初步調整
①首先將燈室的外殼打開,壓彈簧夾子將鹵素燈泡裝入插座中,安裝時避免手指直接接觸燈泡(可用柔軟的布或紙隔住),以免燈泡上留有指紋等臟物,影響燈泡的使用壽命。
②把燈室擺在桌面上,接通電源后,用專用的螺絲刀調節燈的調焦旋鈕孔(標有“←→”),使燈絲投影在1-2m外的墻上,將燈絲成像調至清晰;然后調節燈的高低位置調節絲孔(標有“──”),使燈絲位置高低適當;再調節燈的左右位置調節螺絲孔(標有“──”),使燈絲左右位置合適。
(2)光源發光體(燈絲)在顯微鏡內位置的檢驗和校正目的是為了把發光體的像端端正正地調入物鏡的視域范圍內,從光源的角度去確保顯微鏡的視域受到充分而均勻的照明,這是調整庫勒照明系統的前提條件。需要的基本工具:對中望遠鏡購置顯微鏡時已配備。
①拔掉燈庫內的毛玻璃套筒,把燈室裝回顯微鏡上;
②選用10×物鏡,開亮光源程序找樣品并調焦清晰,再換用40×物鏡把樣品調焦清晰(40×物鏡可以看清燈絲的全貌);
③把聚光鏡的孔徑光闌和視場光闌均開到最大;
④拔掉其中一個目鏡,換上對中望遠鏡,抓住白色部分,另一手伸縮黑色接目鏡,就可在視野中看到燈絲像;
⑤如燈絲位置不合適,調“──”孔,把燈絲像沿水平方向調好,調“──”孔,把絲像沿垂直方向調好,直至將燈絲像調至剛好充滿物鏡孔徑的光圓像;
⑥調整完畢后,將毛玻璃套筒插回原位,拔掉對中望遠鏡,換回目鏡作下一步調整。以上所述照明光源燈室在顯微鏡外的調整和光源發光體在顯微鏡內位置的校驗,只需在顯微鏡初次安裝調試及更換燈泡時進行,平時使用顯微鏡時不能隨意亂調亂動。萬一調亂時,可按上述步驟調回原狀。
(3)庫勒照明(Kohler)系統的正確調整顯微鏡的正確調試,主要工作之一是照明光路系統的調整,而其中的關鍵是庫勒照明系統的調整。對于每一位使用顯微鏡的人員,特別是作顯微照像的人員來說,應該對庫勒照明系統的原理及其調整步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充分發揮顯微鏡應有的功能,拍出來的照片才能在效果上比較一致而又完善。
庫勒照明系統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光源發光體上任意一點發出的光,可以照明顯微鏡的視域范圍,而光源發光體上每一點所發出的光匯集起來,在顯微鏡的視域中就實現了非常充分而又均勻的照明。調整庫勒照明系統的目的,是為了使所觀察的視域能獲得均勻而又充分的照明,防止雜散光對照像系統造成影響或干擾,以免照像時在底片形成灰霧。高調整庫勒照明系統的必要部件:視場光闌、可進行合軸調整的聚光鏡系統。
①選用10×物鏡和10×目鏡;
②把聚光鏡前端透鏡擺進光路中,孔徑光闌調至適中的位置上(不大不小),再把聚光鏡升到最頂的位置上,聚光鏡轉盤調至明視野“J”位置;
③把視場光闌調至最小(0.1);
調整方法:暗視野法的主要需部件是暗視野聚光鏡。使用時須先用明視野聚光鏡把庫勒照明系統調整好。換上暗視野聚光鏡時,要把載玻片(樣品)移開,將浸沒油滴在聚光鏡頂部,再把樣品載玻片擱在物臺上,浸沒油便充填在兩者之間,這種聚光鏡須與裝有可變光闌的100×油鏡配用。另一種中倍率干式暗視野聚光鏡可與中倍率的物鏡配用,這種聚光鏡具有中央光擋,照明光只能透過光檔與聚光鏡邊緣之間的透光環才能進入聚光鏡內。對于配備齊全的相差顯微鏡,與物鏡配用的相差聚光鏡相差環,可以和10×及10×以下的相差物鏡配用而形成低倍率的暗視野效果。
金相顯微鏡光源調整并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在不熟悉的情況下,需要一步步的調試,慢慢的達到理想清晰的觀察圖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希望大家多點耐心,祝您工作順利。當然您還有任何關于金相顯微鏡如何調整光源的問題也可以直接電話聯系我們,謝謝??!